山寺夜起
江湜〔清代〕
月升岩石巅,下照一溪烟。
烟色如云白,流来野寺前。
开门惜夜景,矫首看霜天。
谁见无家客,山中独不眠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月亮从山石最高处升起,挥洒下来的月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。
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,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。
打开门,欣赏这夜景,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。
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,在这深山中孤独得难以成眠。
注释
矫首:昂首;抬头。
鉴赏
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。当时作者遭遇离乱,漂泊他乡,心情孤独愁苦。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,孤独一人,对月思乡,感慨身世浮沉。
首联“月升岩石巅,下照一溪烟”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,月光普照大地,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,奠定了思乡的基调。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。由于月光如水,澄澈明亮,所以,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。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,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。
颔联紧承首联,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,飘飘漾漾,散流在寺前。表面看起来,这不过是自然现象,并无妙处可言。但比起首联,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
简析
《山寺夜起》是一首五言古体诗。诗的前两联写山寺夜景之美,表达了诗人对夜景的喜爱;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,站在寺外观赏美景,却感觉到霜重气寒,心中难免凄凉孤独;尾联直抒胸臆,营造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。整首诗借景抒情,以月色铺设情境,寄寓着诗人的羁旅行愁和身世之慨。
江湜
江湜 (shí )(1818~1866)清代诗人。字持正,又字弢叔,别署龙湫院行者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诸生。三与乡试,皆不第,出为幕友,历山东、福建等省。在京师得亲戚资助,捐得浙江候补县丞。咸丰十年,奔走避兵,忧愤而死。诗宗宋人,多危苦之言。有《伏敔堂诗录》。《吴中先贤谱》 苏文 编绘。 25篇诗文 4条名句
泜水
郑燮〔清代〕
泜水清且浅,沙砾明可数。
漾漾浮轻波,悠悠汇远浦。
千山倒空青,乱石兀崖堵。
我来恣游泳,浩歌怀往古。
逼侧井陉道,卒列不成伍。
背水造奇谋,赤帜立赵土。
韩信购左车,张耳陋肺腑。
何不赦陈馀,与之归汉主?
浪淘沙·云气压虚栏
蒋春霖〔清代〕
云气压虚栏,青失遥山,雨丝风絮一番番。上巳清明都过了,只是春寒。
花发已无端,何况花残?飞来蝴蝶又成团。明日朱楼人睡起,莫卷帘看。
香菱咏月·其一
曹雪芹〔清代〕
月挂中天夜色寒,清光皎皎影团团。
诗人助兴常思玩,野客添愁不忍观。
翡翠楼边悬玉镜,珍珠帘外挂冰盘。
良宵何用烧银烛,晴彩辉煌映画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