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慢·琼花
郑觉齐〔宋代〕
弄玉轻盈,飞琼淡泞,袜尘步下记楼。试新妆才了,炷沉水香毬。记晓剪、春冰驰送,金瓶露湿,缇南星流。甚天中月色,被风吹梦南州。
尊前相见,似羞人、踪迹萍浮。问弄雪飘枝,无双亭上,何日重游?我欲缠腰南鹤,烟霄远、旧事悠悠。但凭阑无语,烟花三月春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盛开的琼花就像衣装素淡的仙女,试罢新妆,满身香气,步履轻盈的走下楼来。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:清晨将琼花剪下,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,由护卫皇帝出行的骑士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。此番在临安出现的、经过移根再植的花,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。
曾在扬州看到过的琼花,如今到了江南竟能在酒筵前相见。想起无双亭畔那“天下无双”的琼花,如雪般素洁,在春风中摇动;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,再睹那美妙的丰姿?自己重游扬州,已成妄想,唯有怅望云霄,缅怀旧事而已。在这烟霭迷离、繁花旖旎的阳春三月,只有独倚阑干,默默无语。
注释
弄玉: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
鉴赏
在我国的名花中,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。据宋人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七记载:“扬州后土祠琼花,天下无二本。……仁宗庆历中,尝分植禁苑,明年辄柘,遂复载还祠中,敷荣如故。淳熙中,寿皇(孝宗)亦尝移植南内,逾年,憔悴无花,仍送还之。其后,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,遂活,然其香色则大减矣。”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,召聚咏赏,并作《扬州慢》词,这首词就是郑觉斋当时应和而作。
上片首句人花合写互相映衬。既是琼花之莹洁,又是女子轻盈体态。女子新妆试罢.于香雾缭绕中幽思绵绵。琼花产于扬州,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,有赵以夫《扬州慢》一词为证。前五
创作背景
琼花是一种珍异和神秘的花木。据宋人周密《齐东野语》卷十七记载:“扬州后土祠琼花,天下无二本,绝类‘聚八仙’,色微黄而有香。仁宗庆历中,尝分植禁苑,明年辄枯,遂复载还祠中,敷荣如故。淳熙中,寿皇亦尝移植南内,逾年,憔悴无花,仍送还之。其后,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‘聚八仙’根上,遂活,然其香色则大减矣。”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,召聚诸贤咏赏,并作《扬州慢·十里春风》词。郑觉斋为赵以夫的朋友或幕客,该词即当时应和而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夏承焘,唐圭璋,缪钺,叶嘉莹等撰写·宋词鉴赏辞典 5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7
2、
林力,肖剑主编·宋词鉴赏大典·北京:长征出版社,1999
简析
词的上片以仙女比琼花,写它不同凡花的花姿、花色、清香,虽然未作工细的描绘,却传出琼花的精神;下片转写眼前所见琼花,并睹物生感,想起扬州的悠悠往事,因不能旧地重游而无限惆怅。词中多用典故,以拟人化手法描写琼花,情景交融、虚实相生,意境迷离惝恍,文笔曲折多变;全词看似咏物,实则借咏琼花而写春愁,寄寓了词人山河破碎、国家衰败、漂泊无依的感慨。
玉女摇仙佩·佳人
柳永〔宋代〕
飞琼伴侣,偶别珠宫,未返神仙行缀。取次梳妆,寻常言语,有得几多姝丽。拟把名花比。恐旁人笑我,谈何容易。细思算、奇葩艳卉,惟是深红浅白而已。争如这多情,占得人间,千娇百媚。
须信画堂绣阁,皓月清风,忍把光阴轻弃。自古及今,佳人才子,少得当年双美。且恁相偎倚。未消得、怜我多才多艺。愿妳妳、兰心蕙性,枕前言下,表余心意。为盟誓。今生断不孤鸳被。(双美 一作:双关;妳妳 一作:奶奶)
古人谈读书
朱熹〔宋代〕
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(出自《论语》)
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