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其一
大自然的化育如转轮,变化无穷,天然雕饰和人工锤炼争相出新。
就算把五百年后的新意都预支了,到了千年之后又成了陈腐的东西。
其二
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至今仍然万人传诵,但却不完全适合现在读者的审美情趣了。
历史推陈出新,代代有人才,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引领风气很长时间。
其三
慧眼识珠靠的是独立见解,艺术界闹哄哄地信口雌黄。
矮子看戏,是看不到戏台上表演的,所以他的议论都是人云亦云罢了。
其四
少年时代学作诗,总是觉得遣词造句不能圆润通融,只以为是下的功夫还不够到家。
其一
第一首从正面叙述推陈出新的必要性。首句诗人先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历史在前进,时代在更新这个客观规律,写客观世界是“满眼生机”,造化的变迁就像陶人转动制陶的模具。这种以写景、比喻方式议论的写法,使抽象的道理变成了具象直观的图景,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生机勃勃、欣欣向荣的景象写起,入题自然简捷。次句点明那“满眼生机”的景象,既有大自然的造就(“天工”),更有人力的创建(“人巧”)。然而,无论是大自然或人类,无不在力争创新。“争新”二字,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。诗人从“争新”的普遍规律这一大处着眼,说明“人巧”也会受到这个规律的制约。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,每时每刻都有新生的事物
这组诗作于清乾隆四十九年(1784)。诗坛上创新和复古两派的交战自宋代以后就从未间断。到了清代,在诗歌创作上也有尊唐和尊宋两派,各不相让,自矜正宗。继“公安派”和叶燮之后,奋起抨击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,即是袁枚和他的挚友赵翼。这组论诗绝句就是赵翼阐发“性灵说”主张的。
参考资料:完善
京中有善口技者。会宾客大宴,于厅事之东北角,施八尺屏障,口技人坐屏障中,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众宾团坐。少顷,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,满坐寂然,无敢哗者。
遥闻深巷中犬吠,便有妇人惊觉欠伸,其夫呓语。既而儿醒,大啼。夫亦醒。妇抚儿乳,儿含乳啼,妇拍而呜之。又一大儿醒,絮絮不止。当是时,妇手拍儿声,口中呜声,儿含乳啼声,大儿初醒声,夫叱大儿声,一时齐发,众妙毕备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,侧目,微笑,默叹,以为妙绝。
未几,夫齁声起,妇拍儿亦渐拍渐止。微闻有鼠作作索索,盆器倾侧,妇梦中咳嗽。宾客意少舒,稍稍正坐。
忽一人大呼:“火起”,夫起大呼,妇亦起大呼。两儿齐哭。俄而百千人大呼,百千儿哭,百千犬吠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,火爆声,呼呼风声,百千齐作;又夹百千求救声,曳屋许许声,抢夺声,泼水声。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。虽人有百手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;人有百口,口有百舌,不能名其一处也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。
忽然抚尺一下,群响毕绝。撤屏视之,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(语文教材版本)
史之尊,非其职语言、司谤誉之谓,尊其心也。
心何如而尊?善入。何者善入?天下山川形势,人心风气,土所宜,姓所贵,皆知之;国之祖宗之令,下逮吏胥之所守,皆知之。其于言礼、言兵、言政、言狱、言掌故、言文体、言人贤否,如其言家事,可为入矣。又如何而尊?善出。何者善出?天下山川形势,人心风气,土所宜,姓所贵,国之祖宗之令,下逮吏胥之所守,皆有联事焉,皆非所专官。其于言礼、言兵、言政、言狱、言掌故、言文体、言人贤否,如优人在堂下,号咣舞歌,哀乐万千,堂上观者,肃然踞坐,眄眯而指点焉,可谓出矣。
不善入者,非实录,垣外之耳,乌能治堂而皇之中之优也耶?则史之言,必有余呓。不善出者,必无高情至论,优人哀乐万千,手口沸羹,彼岂复能自言其哀乐也耶?则史之言,必有余喘。
是故欲为史,若为史之别子也者,毋呓毋喘,自尊其心。心尊,则其官尊矣,心尊,则其言尊矣。官尊言尊,则其人亦尊矣。尊之之所归宿如何?曰:乃又有所大出入焉。何者大出入?曰:出乎史,入乎道,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。此非我所闻,乃刘向、班固之所闻。向、固有征乎?我征之曰:古有柱下史老聃,卒为道家大宗。我无征也欤哉?